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

【Prime】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(文創系)學習心得分享與介紹。


<文化創意事業系>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撰寫/李惠瑜(每每)

  此系的名稱,顧名思義為 文化+創意+產業 的結合,由此應可想其學習領域之廣泛。而來到這裡的學生,都在學些什麼呢?未來又有何出路?這是身為文創系的學生在自我介紹表明來路時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。畢竟,到今年103學年度,我們學校的這個科系也才邁入第八個年頭。

  首先,個人以自身所見、所聞、所學來針對「文創」這個詞稍作解釋:將傳統文化注入創意及現代應媒加以包裝,以嶄新的面貌呈現於新世代社會的檯面,使人們過往的文化形式、模樣、足跡得以延續,並具有教育意義加以傳承,期許新生輩能對自身的文化脈絡有所認知且加以認同。

(上段如開頭所示,文中對「文創」的釋義全然以個人的體悟作說明,因此不排除有主觀意識的成分。若想對「文創」有更多字面釋義的認識,請諸位E世代新鮮人自行上網搜尋 文建會文化部 或相關法令條文,查看官方的解釋也無妨,特此聲明。)

  最早開始有「文創」的概念始自英國,用意在於推動創意產業,使國家獨有的生活型態、風俗民情甚至是藝術型態,將既有的文化產物以經濟面考量重新組合,提升其相關生產及就業的機率,並組織成一個可以創造財富的系統。以原有的文化為基底,綜合現代化的走向,又能藉此拓展行業的可能性,英國確實做出相當程度的水準及成績。


  再回過頭來探討我們國內的趨勢,究竟近十年「文創」的興起及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相關科系的原因何在?

  我想,與現代人們的生活型態及科技進步的發展息息相關。有感於到我們這輩 世界地球村 的概念不斷地生根發芽,舉凡官方政府、社會媒體還有多方業界,不時灌輸著我們必須習得國際交流的能力,以求得國家更佳生存的發展,因此相對的,我們原有的傳統文化也在這樣的體制下逐漸被忽視,甚至流失。所以,「文創」在某種角度來看,也算是一種援救的配套措施。

  台灣最一開始發展文創產業,或許有跟從英國走創意產業概念的可能,講現實一點是 創造行業及就業的經濟提升,而出仕一點的說法則是 希望在地特有文化得以傳承。不管是以哪種思維在作發展,一切都得著手於橫向、縱向並長遠的來觀察及思考。(當然,以上還是我個人的主觀詮釋。)

  而如此長篇大論,為了是讓各位對「文創」有所概念,接著我們也比較好來談論這個科系在做什麼、能做什麼,又能搞出什麼!

  別的學校的文創相關科系如何組成的,個人尚未仔細探究,不過就以我們學校的文化創意事業系而言,其中所含的學生類別分為三種: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商管群(商業類科)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設計群(設計類科)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應外群(外文類科)

  本科系以此三種類群組成的原因,如果已略懂前段對「文創」的解釋便不難理解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,需考量到經濟行銷技巧(商管),美學包裝再造(設計),以及國際溝通媒合(應外)。而三種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湊合在一塊,還有個相當大的效益是 創意,藉由不同思維的碰撞、磨合及相互合作,跳脫框架的創意便油然而生,甚至擦出火花。

  好了,以下要正式切入個人在文創系大學生涯的分享,且請諸位看倌見笑了!

第一學年 Freshman :通識+必修科目
通識為各系皆須修習的科目,舉凡國文、英文、體育、軍訓、護理等。
必修科目為文化、法規、藝術、設計、音樂、歷史等 基礎理論相關課程。

第一年光是這些通識及必修課程,整個課表就差不多快滿了,不過在上下學期還是有幾個選修的課程可供調味,譬如說圖案學、創意開發、基礎法語等,這些選修課也都是打基底用的,依據個人喜好以備後續延伸學習。

第二學年 Sophomore :通識+專業必修+選修
通識為體育及博雅通識的三大領域課程(人文、自然、社會)
專業必修為中國文化史、文創產業專業英文(此兩項科目皆為學年制,須修完上下學期)、智慧財產權法、口語傳播等 文史基礎及觀念相關課程。
選修為台灣閩南語文化、書法美學、紀錄片攝製、音樂語言創作等。

在第二年的選修課彈性較大,除了該修習的通識及專業科目,有很多有趣的選修課程,可供學生依自身喜好作安排,以上的課程舉例皆以我個人的修課狀況作分享。不過,在我們系上的選修課程安排常會有變動,像是出現過同樣一個科目,在不同學年所開放的年級對象有所改變,原因可能是系上教授會因整體教學及學生學習狀況作調整。

第三學年 Junior 專業必修+選修+專題製作
博雅通識仍以每學期擇一領域課程(到畢業前三大領域的課程都得修過)
專業必修為世界文明史(學年制,須修完上下學期)、民意調查與問卷製作、實務專題(一)。
選修為國際策展概論、性別議題與影像分析、區域旅遊、中國美術史等。

在這年較為特別的是要開始準備畢業專題製作,所以系上特開課程以供學生於課堂作討論及執行,此課程為必修且學年制,分別在三下及四上修課,會有個主要的教授指導整體的專題規劃。

第四學年 Senior 選修+專題製作
最後一年最主要的就是把該修的必修、選修學分修完,並且順利完成專題製作(大四上學期),即可安然畢業。

以目前系上最新的修課制度而言,只要在大四上學期結束前,將所需的必修及選修學分修足,下學期便可自行申請校外實習,這是一個可供學生提前作職涯規劃的方式。


人文創意產業就業學程
  身為人文學院的學生,若是有多方興趣且不辭修課多及辛苦的,可以考慮除了修自己系上的課程,同步進行選修外系的課。這個學程主要以人文學院的科目為主(應英、景觀、文創),其中有些科目本已被列為系上的必修或選修,只要再修得其他兩系的幾門課程,畢業之前將各領域學分修足,即可獲得就業學程的證書。(課程多半多元且與外系一同上課,整體而論收獲相當多。)

相關規定及學程課程項目詳見以下網址

校外實習事項
  我們系在大二升大三之間的暑假,會有安排320小時的校外實習,採學分制,也就是說,須順利完成實習才得以拿到此學分,並列入畢業學分門檻。而實習的單位由系上提供名單,依據學生的修課狀況、個人表現及特質做分配的動作,並在大二下學期間請學生提交實習申請書、履歷表、作品集等以備審查。

  依我所知道的狀況,每年系上所接洽的實習單位都會有些許變動,主要依據系上與相關文創產業的洽談,各業界單位所能釋出的實習空缺,還有每年學生的表現來評估合作的可能。

想知道我們去哪些單位實習?(此為103年實習單位列表,每年各異。)

  要談到主要的實習內容,則要依每個學生所到的實習單位而定,像有到電視台的、有到美術館的、有到設計公司、也有到旅行社的。由於範疇廣大,最終的實習工作內容要回歸到學生在兩年內學到的東西,以及個人的興趣發展作延伸。

  若以 實習是否對系上學生有所幫助 來作討論,我個人的答案是:藉由在各單位的實地操作,觀察業界的執行與操作,學習職場文化及人際關係才是最大的收穫。

  畢竟實習單位主要是由系上篩選及安排,學生不一定會到自己最喜歡,或是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實習,所以能在這兩個月當中,去悟到一些學術界與業界之間的差異也是種收穫,或是從中思考自己適合什麼、能做什麼、還能再充實些什麼,也不無實習所帶給人的成長。


畢業專題製作
  文創系的專題製作執行時間:大三下學期-大四上學期。

  在大二升大三暑期實習結束後,才是個人修行的開始!每個人經由實習的洗禮,多少會比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不想要什麼,如此一來也就比較好做個人定位及升級了。建議趁大三上學期多補充選修自己覺得尚不足的領域科目,並開始思考自己即將要面臨的專題製作主題。

  大三上學期結束前,系上會安排專題指導老師面試時間,首先請學生自行組隊,各小組討論出所要製作的專題主題內容,並列出前三指導老師志願序,再個別約定時間與老師洽談。全數達成以上項目後,會將各小組的指導老師志願名單交回系上,再由系上教授們進行會議討論做分配。

  到大三下學期開始之前,每個組別都應確立小組名單、專題製作的主題以及指導老師。執行專題的前半年(也就是大三下學期)其實有很多可以討論、調整的空間,但相對的,任何更動都會影響到執行完成的時間。而在這個學期結束之前,每個小組必須展開 專題期中報告 以列為專題製作的評分,場合為全系的師生於禮堂(歷年皆為采風堂)進行。

  專題製作前半階段結束的暑假,是相當寶貴的專題籌備期間,由於系所的性質,我們的專題主要講求成品,也就是說各組必須將專題製作,有書面、實體樣本以及最終成果展覽的呈現。因此,大四上學期的時間幾乎都是用來籌備畢業展覽布置及規劃,假若小組未能明確的執行專題內容,在這最後關頭會相當吃緊。


大學生涯規劃
  此段純屬良心建議,每個人有個別的學習方式,因此不一定要遵從別人的看法,而我在此僅做個人經驗分享,至於是否收錄修行在個人。

一、   到了大學的學習模式要因人而異
  來到大學最大的衝擊是,教授已不如以往的老師們總會對學生耳提面命,跟你說要怎麼樣才會讀好書、考好試、升好學。尤其在我們的科系裡,成績的評定才不是什麼是非選擇題,而是做小組報告、個人作品呈現,有考試也就大不了出問答申論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可言。因此,與小組同學之間的溝通合作很重要,對學習的自我要求很重要,對個人的獨立思考見解也相當的重要

二、   大學不是只有認真上課、ALL PASS就高人一等
  說實在的,到了大學真的要會懂得選擇,選擇你得心應手的加以發揮,選擇你不太擅長的加以訓練。如果某個教授的教學模式不適合你那就別勉強了,要知道,時間真的很寶貴,我寧願花這時間看課外書、和朋友約去哪裡玩多認識台中這環境,雖然看似不務正業,但你想,與其花再多時間去面對你無法掌控的東西,不如多拓展自己的人脈及見識,這些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,好過書讀了卻不確定何時會用到。至於所謂的畢業門檻、必修學分嘛,再自己另外找管道補足就好,起碼搞清楚什麼是你要的,什麼是值得你花時間的。

三、   在大學玩社團、交朋友很多元,學習上更要多元
  很多人到大學最大的樂趣是加入社團,結識同路好友,不少義結金蘭、出雙入對就此而生。這些都是好事,也可以說是進職場前的最大本錢,不少人都說人脈就從大學開始,所以各位千萬要好好把握,放開心胸去與各方英雄好漢結識。但還有一件我覺得很重要,就是除了把課餘時間花在玩社團、談戀愛、交朋友或是出去玩之外,也要懂得發展興趣,摸索你自己更多學習的可能(欸,別把學習看得太嚴肅!)舉例來說,我在大二大三總搶不到系上喜歡的選修課,覺得時間閒著也是閒著,便跑去加選外系的課程,多次累積下來,除了多認識了其他科目的領域,也因此找到自己喜歡且想做的專題製作。

四、   大學是否能過得與眾不同就看你敢不敢跳出去
  老實說,個人的學習模式很走鐘,不喜歡規則也總愛挑戰體制,對於老師所說的、學校規定的、同學都在做的總是覺得"那與我何干!",所以也沒有什麼好說嘴的優越表現這我先承認。但是,我確實過上相當充實且特別的大學生活,原因是要懂得參與外界活動,圈內人玩的東西你要會要懂,但圈外的世界在玩什麼你更要試圖去摸索,而且當你比別人更懂得爭取機會的時候,你會更明白自己所缺乏的劣勢,以及自己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優勢,這些絕對會是個人無形的財富且受用無窮,待下次機會再次出現的時候,你會發現機會真的只給準備好的人的。

五、   大學所學的專業不等同於你職場上的專業
  到了外界認識一些職場上的朋友,大多都會跟你說:大學所學的拿到職場上不一定有用,實際上,當你真正進了職場才是學習的開始,且一切從頭。有很多人畢業後做的都不是自己本科系所學的工作,或許是因為職場領域、個人因素或其他無法言盡的理由,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與不好。最重要的是,你能否不將自己侷限於框架中,將整個過往學習經驗拼湊出最符合自己的生涯拼圖,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務,才是最最最重要的。所以,再做最後一次的補充,也算是給點關於未來出路的想法及建議:請別讓自己受限於當好學生、做好功課、學單專業的人,有很多可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狀況下而生的,盡可能放寬心胸去學習、接觸多方面事物,到最後你會發現,所有人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、有意義存在的,且這些線索會帶領你到最適合你自己的位置去。

四年,不長不短其實真的過下去會很快。好好享受大學生活,加油!



編註:由於今年的課程規劃有作調整,從以前的三大領域,精簡成兩大領域。並將以前頭疼的「核心選修」課程更改為「共同選修」,取消畢業學分限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